智者布施的心態(八)

第32集
由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我們這個單元是:智者布施的心態。

現在是在略說「布施得福的因果原理」。有外道認為:這個種子裡面已經先有芽,所以澆水、施肥這些「了因」,讓這個芽長出來。可是 佛陀告訴外道:這個芽增長,是因為有這個水、糞,所以說是「本無今有的」。這個道理就是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水、糞的話,這個芽是不會生長的;另外一個道理是說,如果我們在三界中,沒有對我們的「自我」貪愛,以及對於器世間的這些「我所」貪愛,也沒有「無明」,不會去造作這些業,來讓我們三界中苦芽增長的話,那也不會有未來世的五陰出生,所以不能說本來就有這個芽。那如果是這樣的話,變成說沒有辦法斷除三界中的生死苦,因為本來有芽的話,它一定會滋長啊!不管你貪不貪愛,它都會滋長,那是錯的!雖然說這個譬喻好像很簡單,可是它的道理是很深的,我們要來思考它。當然外道聽到 佛陀這樣說的譬喻,認為還是說子中先有芽,只是說這個「了因」有差別,所以又有一段對話是這樣的,經文中這麼說:【若言:「了因二種:一多、二少,多則見大,少則見小。猶如然燈,明多見大,明少見小。」是義不然。何以故?猶如一種,多與水、糞,不能一時一日增長人等、過人。】(《優婆塞戒經》卷四)在這一段對話裡面,外道繼續說他認為:「子中還是先有芽,種子裡面還是先有芽存在,只是說了因有多跟少,就是譬如說布施多一點的話,果報就得的大,布施少的話果報就得的少;就好像點燈一樣,明度亮度多的話,燈焰就看起來很大,明度亮度少的話,燈焰就很小。」可是 佛陀說:「不是這樣的意思!因為一個種子,你如果一時給它很多的水,還有施肥,那它也不能馬上就長得好像很高很大那個樣子啊!」

現象界這個道理,你不能去違背它,這個譬喻裡面,雖然說只是在講現象界,可是也不能忽略了現象界裡面它必然會經過的程序。所以外道又繼續跟 佛陀對話,經文中這麼說:【若言:「了因雖有二種,要待時節;物少了少,物多了多。是故我言,了因不增。」是義不然。何以故?汝法『時』常,是故不應作如是說。善男子!子異芽異,雖『作、得』異,相似不斷;五陰亦爾。善男子!如子業增芽,芽業增莖,莖業增葉,葉業增花,花業增果。一道五陰、增五道陰,亦復如是。】(《優婆塞戒經》卷四)這一段對話裡面,外道繼續講說:「了因雖然剛剛講是有兩種,可是它又加了一個東西,就是要等待時節;意思就是說,我不是一時就要它這樣子,我有個時節存在,這個時節,會讓了因多的話果報多,了因少的話果報少。」所以他認為說,了因不會去增減。可是 佛陀說:「不是這樣的意思。」因為在外道的觀念裡面,這個「時」,它是屬於常法;因為「時」,基本上它是無常的,可是外道的心裡面沒有依止,因為他完全是六識論。他在自己的五陰身中,看不到一法是常住的,這個身會壞掉,覺知心隨著死亡也會壞掉;他就想像著有一個時,這個時間到了以後,果報就能夠成就;認為有個時,會來成就這些應該有的這個善業或是惡業;所以這個時不能是無常,如果是無常的話就不能成就。因此 佛陀說:「你們所說的時是屬於常法,如果是常法的話,應該是不會變異的;因為常的法不會作任何轉變,所以說不能把這個時拿來說是可以去成就什麼法的。」佛陀就以這個正知正見再來譬喻,讓外道能夠瞭解:這個種子的時候,它是不同於種子長芽的時候;種子長芽的時候,也不同於種子的時候,會有變化的;雖然說經過人工、水、糞、播種,它當時是種子,可是最後生長的時候,是芽、苗、枝、葉、果實,有這樣的過程。也是種子經過人工的水、糞、播種過程,有這種所謂的芽、苗、枝、葉的果實,這種成長的過程。但是它的前後雖然不一樣,可是從種子種下去以後,一直到長芽、苗、枝、葉、果實,都是同一種類的、相續的,前後相續沒有間斷的,這個部分是外道所不能理解的。

五陰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這個過去世的五陰,造作了人道的業種,死了以後由同一個如來藏運作人道的五陰的業種,出生了中陰身,就再投胎這一世,接續出生為人。雖然說,過去世造作人道業種的五陰,與死後再出生為人的五陰不一樣,不是同一個,可是卻是由同一個如來藏所含藏能出生五陰的種子的功能為因,以及說對應人道業種為緣,來出生新的人的五陰。就是好像前面 佛陀所說的,這個五陰十八界的功能,雖然是不能改變,可是道理是:造了什麼業,灌溉的是什麼水,就會影響到這個五陰的果報。是人的果報呢?還是三惡道的果報呢?還是天的果報?果報雖然不同,可是卻是由同一個如來藏,來執藏這個所造作的業種;同時由同一個如來藏,再到未來世去,將這個果報呈現出來,而所呈現的這個五陰身,是不同的。如果說,是人間所造的這個業種,當然是以人的這個五陰身,來造作業種;但是因為他的煩惱深重、貪慳深重,所造的業造成讓他這個業果本身,所成熟的是相應於這個三惡道的業,所以他的如來藏就幫他成熟成為三惡道的五陰身的果報,去受那樣的一個苦果。這個就是 佛陀說:「五陰也是這樣的道理」的意思。

而且過去世的五陰,謝滅了以後,沒有間斷的由如來藏接續的再出生,因此說:「相似沒有間斷。」這個意思,我們還是要為大家解說,因為這個是比較深的。也就是在過去造了什麼樣的業,過去世的五陰跟這一世的五陰,完完全全沒有一法是能夠接續的,沒有一法可以從過去世的五陰,來到這一世的五陰。這個過去世的五陰,因為這個果報盡了、壞了以後,這個色身完全就壞盡毀壞了,依止於這個色身而現行的六識覺知心,也真的壞滅謝滅了,能夠受用世間這些果報、這些福報以及眷屬,也跟著這樣中斷了。然後過去世捨報以後,再到這一世,中間並沒有中斷,為什麼沒有中斷呢?在過去世捨報的時候,有「中陰身」接續出生,「中陰身」又稱為「中有」,也就是在過去世跟這一世兩世中間,暫時的一個存在的五陰身,這個中間的五陰身,接續著過去世五陰身而存在。然後在什麼時候,這個中陰身毀壞呢?在他下一世的果報成就的時候;什麼時候是下一世的果報成就?去投胎的時候。當他去投胎的時候,就等於是接續著這一世的果報,這個中陰身在投胎的時候,這個任務已經完成了,就會毀壞掉,由這個如來藏以及這個意根,帶著所造作的業種然後投胎。入胎以後,依照這個業種,以及看他的有緣父母的因緣,來成就這一世的五陰身。所以「相似」的意思就是說:還是一樣由同一個如來藏,來出生不同的五陰,但是因為不一樣,所以不能說相同,所以叫相似。

而「沒有間斷」,是沒有一剎那是中斷的,沒有一世是中斷的,沒有說有一劫是中斷的,每一剎那、每一剎那,都是由同一個如來藏心,來執持著、執藏著這些業種,來讓這個五陰身來運轉。過去世的五陰身毀壞了以後,出生了中有——中陰身,也是由如來藏出生,然後在入胎的時候,這個中陰身的五陰身壞掉了,由意根帶著如來藏一起入胎,入了胎中以後,如來藏再依照這個業種,由意根的作意,來成就這一世的五陰身,所以完全沒有間斷。就好像說,種子的業用能夠增長芽、苗,而這個芽的苗的業用,就是能夠增長植物的這個主幹,莖的業用就是增長植物的葉子,葉子的業用就是增長植物的花,花的業用就是增長果實,所以這個就是告訴我們,「相似沒有間斷」佛陀的譬喻。

那麼說「一道五陰,增長五道陰」的道理,在講什麼呢?就是人道的五陰,有時候求生天行善,增長天道的業;有時候因為貪欲煩惱,造作邪淫,增長畜生道的業;有時候因為瞋恚煩惱,造作忤逆父母,增長地獄道的業;有時候因為憍慢煩惱,造作增長阿修羅道的業;有時又因為愚癡,而執著著家財眷屬,而增長鬼道的業。就這樣子,以人道的五陰來造作了增長天道、鬼道、畜生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的業。這個內容,佛陀這樣告訴我們,也是讓我們能夠覺察到,我們以人道的五陰,難道我們所造的業,都是讓我們能夠持續在人間的嗎?而雖然說以一道的五陰造作五道的業,那是不是一時要去出生為五道的業呢?不是的!雖然有時候是求生天行善的業,然後造作這個善業;有時候因為煩惱相應,而造作畜生道的業;有時候去造作忤逆父母,增長地獄道的業;有時候瞋慢煩惱,增長阿修羅道的業;有時候慳貪而增長鬼道的業。可是要看這一世所造的業,是哪一個業是最重的,以重的業而去受未來世的果報。然後這些曾經造作的業,在一世一世的繼續的過程裡面繼續熏習,因為一切有情的自心如來,就會將這些業儲藏著,不會改變而且不會毀滅;然後一世一世的熏習過程裡面,如果說畜生道的業,增長了比較重了,那麼就會先去受畜生道的業;如果在未來世,這種生天行善的善業,他造作比較重比較多,那麼就會先去受欲界天的果報;如果說在未來世,因為這個煩惱或是惡友的關係,造作了惡業,結果造成要生到這個地獄道,這是很重的業,結果他就會生到地獄道去受果報;所以這些一道五陰,來增這個五道陰的這個業,什麼時候去受果報,要看這些業的輕重長遠。但是這些業的輕重長遠,難道不能改變的嗎?可以的,只要能夠在佛法中熏習正知正見,能夠瞭解這樣的一個道理以後,就能夠讓自己去避開增長這些惡業的這些因緣;同時讓自己能夠增長善法,以善法以及福為依靠,然後讓自己將來萬一要生到這些三惡道去的時候,仍然有福。這個就是為什麼說,在佛法中修學能夠熏習正知正見,能夠接受 佛陀的教導,能夠改變定業為不定業,能夠改變重業為輕業,或者乃至於能夠讓輕業而不受報的道理。

接下來我們繼續為大家說,人道的五陰死了以後,當然已經知道,什麼時候去受哪一道的業,是以看哪一道的業最重來受果報,可是中間都是不會有間斷的。佛陀這樣的開示,外道還是不能瞭解,他就會說,「若言『如是異作異受。』」外道聽了 佛陀的開示以後,他就認為說,那這樣的話,那不就是認為作的與這個受果報的沒有任何因果關係,因為這個過去世的五陰造作生天的善業,然後未來世去受天福的這個五陰不同啊,所以叫「異作異受」啊!

但是 佛陀告訴這個外道的道理是這樣的:【是義汝有,非我所說,何以故?如汝法中,作者是我,受者是身,而復不說異作異受。受不殺戒,即是我也;以是因緣,身得妙色;是故汝法「受者無因,作者無果」,有如是過。】(《優婆塞戒經》卷四)這裡 佛陀就告訴外道說:「『異作異受』是你們的道理裡面才會呈現,我們的所說的法裡面,不會呈現像你說的:『造作善業,以及受這個人天果報的,完全不相干。』因為在你們的外道法裡面,作一切法的是這個覺知心我,受果報的是這個身,你說你作什麼事情的是覺知心,心裡面感受的、覺知的是覺知心,那受果報是以這個身去受果報,這樣子你怎麼不會說是異作異受呢?」因為外道的理論,他就是認為這個心是這個主宰,然後要去做什麼,以這個覺知心為主,認為能夠去受這些果報的,是這個身。他們的法裡面說:「受不殺戒的,就是這個覺知心我來受不殺戒,以這個覺知心我說我不殺害眾生。以這樣的因緣,所以他的身,能夠得到這個天界的妙色。」外道認為說,他受戒能夠生天享福,受戒是這個心;能夠生天享福,是有那個天身,去生到天界享福,天身是比人間這個色身還勝妙。所以呢,外道的法裡面就有這種「受者無因,作者無果」的過失。

外道聽到以後他繼續辯解,他說,【若言:「我作身受,我亦如是,此作彼受。」】(《優婆塞戒經》卷四)外道對 佛說:「你說的前世覺知心我,造作不殺業,而這一世身,受妙色果報。我的理論也是一樣啊!這個覺知心我作善惡業,那個色身受善惡果報,這樣的話,我跟你一樣。」可是 佛陀道理不是這樣,所以 佛陀告訴我們說,如果外道這樣講,那還要繼續跟外道問:「到底你的理論是什麼?」【復應問言:「汝身我異,身受飲食被服瓔珞;妙食因緣得好色力,惡食因緣得弊色力;是好惡色若屬因緣,我何所得?若言我得,憂愁歡喜,云何不是異作異受?譬如有人,為力服酥,是人久服,身得大力上妙好色;有人羸瘦,見之心喜,是人即得大色力不?」若言不得,我亦如是:身所作事,我云何得?何以故?不相似故。】(《優婆塞戒經》卷四)這一段裡面 佛陀說,要問外道:「你的這個身以及覺知心我,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因為他們認為說,這個身體來接受飲食,好的飲食,然後身上穿的這個莊嚴的瓔珞。因為好的飲食的因緣,能夠得到好的色身以及力氣;不好的飲食,所以得到這個身體的不健康,沒有力氣。這樣的一個身體好或是不好,都是來自於飲食的因緣,那你的覺知心的我又得到什麼?」如果外道說:「我覺知心我,身體好的時候,我就很歡喜;身體不好生病的時候,我就很憂愁。」那這樣子 佛陀說:「這樣子,怎麼會叫作不是異作異受呢?」佛陀舉例說:「假如有人,為了有力氣來吃這個酥,然後因為吃這個酥很久了以後,吃油酥吃了很久,他的身體就得到很大的力氣,而且色身的顏色就很好看。那有人因為很瘦弱,看到有人這樣子吃了這些酥酪身體能夠好起來,很歡喜;這個很瘦弱的人,這樣子就能夠得到身體強壯,然後色身好看嗎?」外道說:「不能得。」佛陀就告訴他說:「是啊!是這樣子啊!你這個色身吃好吃壞,你的心能夠得憂愁歡喜。換個譬喻說,有人吃了這個酥酪能夠身體好,看到的人也很歡喜,為什麼就不能得到你的這個好色身、有力氣呢?所以這個不是你說的道理的,因為這個不相似,也就是你這個身以及我,是不相似的。」外道的身跟我是不一樣的。佛陀說:【我法不爾,陰作陰受,相似不斷。】(《優婆塞戒經》卷四)佛陀就來以正知正見來告訴外道,因為外道主張,色與身、覺知心是兩個我,色身所做的事情,覺知心我能夠得到什麼呢?不同的兩個我不相似啊!佛法中所說,沒有這個過失。前一世的五陰身心和合運作,由這一世的五陰身心受果報,前一世與這一世的雖然不同,可是卻是由同一個如來藏所出生的,前後相續而沒有間斷。所以 佛陀就這樣子來告訴這個外道,還繼續跟外道講說:【善男子!若言:「五陰無常,此不至彼而得受報」,是義不妨;何以故?我法或有即作即受,或有異作異受、無作無受。即作即受者,陰作陰受;異作異受者,人作天受;無作無受者,作業因緣和合而有,本無自性,何有作受?】(《優婆塞戒經》卷四)這裡面 佛陀就以般若的道理告訴外道,說:「五陰無常,沒有辦法到未來世去受果報,這個道理並沒有妨礙我們佛法中的因果道理,因為佛法中講的即作即受,講的就是五陰作五陰來領受;然後異作異受,指的是說,你是人造了善業,然後到天界去享福;無作無受就是指說,以般若的道理來看待,以五陰是無常,因緣和合來看待,而有這樣的法出現。」

那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