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新聞網:五陰浮雲作如來? 宗喀巴著《譚崔十四根本墮戒釋》的評析‧之四十三

更新日期:2016/03/26     08:00

(真心新聞網採訪組台北報導)永嘉玄覺禪師的《證道歌》中有句:「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可見「五陰」與「三毒」都是吾人依我見我執產生的虛妄不實妄想與執著,是解脫與成就佛道的遮障,但是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譚崔法教」,卻將虛幻不實的「五蘊(五陰)」以妄作真,當作成佛的依憑,還將它拆解為五方「各作一方如來」,公然違背釋迦世尊的聖教,令人啼笑皆非,請看原文:

原文:

第八條根本墮戒

第八根本墮戒,謂輕蔑於五蘊本質即是五方佛的教義

第八根本墮戒的戒相條文,所謂不得「輕蔑於五蘊本質即是五方佛的教義」,這又是一句謬誤叢出的命題,更將喇嘛教乃是印度譚崔外道,依存於五蘊本質而與常見外道合流的野狐尾巴撩到半天高。這一句話,簡判之,至少就有三項錯誤:

1. 五蘊的本質不是「五方佛

五蘊」是什麼?「」是「集聚」的意思,簡略來說,「五蘊」是指吾人身心,是由「色、受、想、 行、識」五者積聚而成。其中「」是指身體,並及各人自有的六塵相分;而「受、想、行、識 」是人的內心種種認知運為,也就是見聞覺知等精神作用。又因為這五者會蔭蓋了實相,使眾生見不到真如的光明,以致無法產生解脫智慧或實相智慧,所以又叫作「五陰」。

既然稱為「」,當然是「無明」,「五陰」正是佛法中,不論是二乘菩提,或是大乘菩提中都要斷除的對象,五陰常住的見解,正是與無明早已斷盡的「佛」處於對立的兩個極端,是常見外道所堅持的邪見;何況「五蘊」乃至十二處、十八界都是生滅法,其「本質」虛妄不實,如何能逕與真實如如的「佛」劃上等號?更荒唐的還將「五蘊」與「五方佛」一一配對(下文中將予詳評)。這樣的說法不但實涉謗佛,更顯出喇嘛教十四根本墮的制戒者,對佛法正知見的嚴重無知。

2. 這種邪見不是佛法「教義

既然「五蘊本質即是五方佛」知見不正,是不懂佛法的外道妄想,當然它不會是佛教「教義」。佛陀於四阿含諸經中處處宣說五蘊是「無常、苦、空、無我」,聖弟子依教奉行於禪定中觀行靜慮,現觀五蘊是苦因、苦集、虛妄存在而親證苦滅,斷身見與我執而心得解脫。聖教如下:

「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實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見非我、非我所,如是觀察,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註一)

註一:《雜阿含經》〈卷2〉:(CBETA, T02, no. 99, p. 7, c24-p. 8, a2)

在二乘法的「教義」中,佛陀如是開示,大乘法中亦然;可是大乘菩薩不單從「五蘊」等蘊處界的無常苦空,或者緣起性空現觀之相對法而證得,反而是斷除我見以後,進而證得法界實相的真如心,由真如心再來反觀而重觀蘊處界緣起性空,是由萬法本源之真如心,證知真如所顯之「五蘊虛妄」的佛法「教義」,因此可知,「第八根本墮戒」的戒相命題,是故意夾帶錯謬的「教義」,混入佛教來誤導眾生,此不可不辨。

3. 輕蔑」於這種邪見並非犯戒

既然知道「五蘊本質即是五方佛」是錯謬,因而生起遠離之心,這才是正確的知見與行為,何有「違犯墮戒」的事實或疑慮?那是假藏傳佛教嚇唬人的胡謅,若生起「輕蔑」的態度,對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中人稍欠慈悲,不足以攝受他們回歸佛法正知見,並沒有因此違犯佛戒;至於「違犯譚崔墮戒」的顧忌亦屬多餘,因為這「第八根本墮戒」所述之內容及其理則,連一般世間常識的檢驗都不能通過,密宗這個制戒者自己尚且墮在戒禁取見中,哪裡能由此建立什麼「戒律」呢?

相反的,若是識者進而能夠發勇猛心作獅子吼,對這樣的法義錯謬口誅筆伐,以曉諭眾生導正知見,則是摧邪顯正的作為,非但無過,還可因此而精進道業,增長福德與智慧自利利他,這才是護持佛陀正法,廣度沈溺眾生的大乘菩薩的心行;對照於喇嘛教只能畏畏葸葸,關起門來施放冷箭,用錯謬的邪見冒充為「法義」,來嚇其自家人,大智菩薩的霹靂手段,正好戳破喇嘛教謊言,開人愚迷施以無畏,猶如「慧日破諸暗」

以上的析論,只是就「譚崔第八根本墮戒」戒相敘述的「延伸」來說,若是進一步討論此一命題的「內涵」,則「五蘊」的「本質」非但不是「五方佛」,反而是人們修行成佛的重重障礙,甚至由於信受「五陰是五方佛」而必導致修「佛」不成,反而因為執迷於五陰境界法中,而引種種「」事現前。這正是世尊在宣講《楞嚴經》將圓滿時,還特意慈悲隱忍背痛,攬机憑倚時特為弟子們開示「五十種陰魔」的現象;也就是說,五陰中的每一種「」,都各有十種枝歧的「入魔」境界,須要佛弟子們謹慎小心;密宗竟敢公然唱反調,故意主張五陰即是五方佛,這還能說是佛弟子嗎?當知密宗四大派都不是佛教。

在《楞嚴經》的最末(第九、第十)兩卷,世尊深切的開示了五陰的「本質」其實都只是「妄想」。而且世尊一一詳細開示:「色陰」起於錯認色法實有、器世間真實的「堅固妄想」「受陰」起於能知能見的覺知心都是與四大「相織妄成」的「虛明妄想」「想陰」起於如來藏自身雖然對六塵不知不覺,但是如來藏的見分—佛性—能了知覺知心的心想,能與覺知心互相融通的「融通妄想」「行陰」存在的根源是基於對於行陰本質無所了知,沒有智慧來察覺出生的因由,這種愛著行陰的虛妄想極難察覺,所以叫作「幽隱妄想」;最後「識陰」則是見聞覺知之中串習的種種法,這個澄湛了知的內心中的罔象虛無,就是「顛倒細微精想」

由此可知,「五陰」是以五種妄想作為動力而共同合成的,正是蔭覆如來藏妙真如性,使眾生不能成佛的障礙。世尊將它稱為「五陰區宇」,並且詳細描述了它們的界範,以及生滅消除的次第:「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故知假藏傳佛教所稱「五蘊本質即是五方佛」是外道邪見,是不懂佛法者仿冒佛法的顛倒說法。

在《楞嚴經》中,佛更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徧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 平實導師於所著《楞嚴經講記》中闡述:「上從諸佛往下推究與現觀,包括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六道凡夫,一切有情的如來藏心體,都一樣具有真如性與各種功能性,但是所含的染種子各各不同。」「於是產生了種種不同的世間,以及同一個世間裡的有情五陰與果報互有差異(略)……各種世界的境界真實有的虛妄想也會跟著持續建立及生起,於是各各有情的如來藏不斷化現眾生的五陰時,就有世界不斷地形成而出現了,三界各種世間就這樣子形成。(註二)」由此可知,諸佛本原的「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五陰妄想」剛好分位於「覺」、「」的兩端,更證明喇嘛教「五蘊本質即是五方佛」的說法,是「迷頑妄想」中之尤其顛倒錯謬者。

註二: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十四輯〉P60~P61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2月24日初版二刷

至於《楞嚴經》中世尊所開示的,色陰盡者,「是人則能超越劫濁」;受陰盡者,「是人則能超越見濁」:想陰盡者,「是人則能超越煩惱濁」;行陰盡者,「是人則能超眾生濁」;以及識陰若盡,「現前諸根能得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超越命濁)。」五陰盡,方能超越五濁惡世,以及五陰區宇如何出離,並且不遭五十種陰魔的枝歧,這樣勝妙的法義,更是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聞所未聞而且是不願聽聞的法要,假藏傳佛教將《 楞嚴經 》視為《 大白傘蓋佛母根本續 》,楞嚴咒(大白傘蓋神咒)的降魔威力他們常常聽聞,亦驚懼而依止,但對於本經內容卻故意視而不見,因為此經也正是釋迦世尊開示對治譚崔外道之最直接教法;也因為他們的「譚崔法教」正墮在五陰境界中,才會有「五蘊本質即是五方佛」這樣公然違背《 楞嚴經 》的邪見謬說;《楞嚴經》更清楚的鑑照出喇嘛教的外道本質,與邪魔或身的真面目,因此,喇嘛教中人都不敢正視《楞嚴經》,何況研讀乃至正確了知?(採訪組報導)20160326

正覺教育基金會採訪組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