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婆塞戒之捨戒

第113集
由正緯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菩薩正行」。我們在這個講次裡面要跟大家說是菩薩《優婆塞戒經講記》裡面第八輯第125頁開始的內容。

我先把這個部分的內容先唸一次,這個是在第八輯第125頁:【捨戒有六:一者斷善根時、二者得二根時、三者捨壽命時、四者受惡戒時、五者捨戒時、六者捨欲界身時。或復說言:「佛法滅時便失戒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受已不失,未受不得。】(《優婆塞戒經》卷7)我們就先看看這個部分。我們說當然在《優婆塞戒經講記》裡面,平實導師對於這個裡面的內容有非常詳細的解說,所以我們要跟大家說的是:如果可以的話,請大家一定要儘量有這個,手中要請ㄧ本平實導師這個講記的法寶,自己逐字的研讀,這樣才會有真實的受用。所以我們在這裡的解說應該是完完全全都是按照著平實導師所講解的內容略加補充,讓大家容易瞭解裡面的意思,所以期許大家還是要對照平實導師《優婆塞戒經講記》的法本來看。

好!我們首先看看「捨戒有六」。當然這個戒裡面所謂的「戒」這個字,捨戒當然不是只是把條文捨了,其實捨的應該是戒體。這個戒體呢?ㄧ般我們在許多的時候我們發現到,我們看到關於戒體的講述有許多玄妙的這個講法,好像它是一個很奇特的,受戒之後會具有的一個特殊的力量,然後這個力量會讓我們在許多時候會自然的生起「戒」的這個力量,防止我們去作一些不好的事情。當然就是說,這個到底神祕的力量是怎麼?其實講來講去都有一些玄妙。但我們的看法呢?要跟大家講的是:戒體其實一點都不奇妙,它之所以會奇妙是因為有許多的人,他沒有辦法認同八識心王裡面的第八識,或者是有許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人除了六識心之外還有第七識、第八識;這個裡面講到的第八識,就是一般人常說的如來藏。

為什麼說「如來藏」這個名詞?就是表示著如來藏中藏如來。將來我們要成佛的話,這裡面如來藏中有許多的這個種子,都是我們將來要在成佛的路上要一一地去明了、去實證的,所以祂叫作如來藏。如來藏在我們一般可以體會的範圍裡面,祂有一個體性就是說,祂會執受我們現在、會保存著我們所作的一切事情,當作一個種子存在如來藏這座倉庫裡面。當然如來藏本身的功德很多很多,我們只是說祂其中的一個功德,就是儲存我們所作的這些業行當成種子。這些種子儲存起來之後,為什麼用種子這個名稱?就相當於我們在種田的時候,那個種子的意思是一樣,取那個意思來形容。當然這個種子一旦儲存起來的時候,將來遇到適當的時候,這個種子就會現行;這個就好像我們種田的時候,灑了播種之後,如果再加上適當的緣,比方說陽光、水分、充足的空氣等等,那這個種子就會發芽,用這樣子比喻來形容「如來藏」儲存我們所作的這些事情,儲存我們作的業種的這個功能。如果說我們能夠接受,能夠建立了這個觀念,對於戒體這件事情的話,我們就可以放心的直接來說。其實戒體這件事情就是我們受戒了,並且是誠心誠意的受戒;在這個受戒的過程中呢,當然對於戒這件事情、戒相的這些事情,就是戒的範圍、戒的這些相貌等等的這些事情,必須要透過戒師明確地講述,然後你完全理解了之後,接下來才來談受戒。

受戒的這個過程,顯然你需要對每一條受戒的這個內涵,都要完全理解,並且是要透過一定的方式來宣示你願意持守這一條戒,所以當你作這樣子宣示的時候,以我們剛才講的如來藏的道理,那就相當於你把這一件事情用力地熏習進你的如來藏裡面;一旦你用力地熏習進去之後,這一件事情當然就成為如來藏的倉庫裡面一個很有力的種子;這個種子一旦碰到跟這個戒有相違背的事情的時候,因為當時你在儲存的時候就已經用力去儲存它,所以它的熏習非常完整、非常好的話,那麼碰到跟戒相相違的事情的時候,你很自然就會生起一個心念,這個念頭是當下就會有一個念頭說,跟你說:「不!」我所謂的說「不」,倒不是說語言文字上面的不,而是你心念上面就直接會感受到那一股遮止的力量,告訴你、讓你不要再往前作下去;這個說來其實也就是如來藏熏習儲藏種子的功能。所以我們如果預先有了八識心王正確的認知之後,對於戒體這件事情,其實它就可以順著八識心王的理路來理解,它也就不再具有神奇,或是其他的神通的功能了,都不用那樣子再去想像它。

那麼我們說這個要真正能捨戒的話,第一個的條件是說:要斷善根。那斷善根,平實導師有提到說:「斷善根這件事情首先要看的就是有沒有犯五逆罪,五逆罪它的內容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個五項的內容。」各位可以相互比較一下,就這五件事情顯然是極大極大的惡事。如果一個人犯了這個五逆罪,同時心裡面也沒有任何的悔意的話,那麼可以想像到的是說,這一個人他必定是極為兇惡的人;所以像這樣的人,如果他的心、這樣兇惡的心行起來的時候,那麼我們說再怎麼樣戒體的這個熏習,恐怕在他那個兇惡的心行之下的話,這個戒體老早就已經不存在了。當然這一件事情,要能夠作到這樣,我們說凡是談到熏習,一定都是有時間的演進的。換句話說,斷善根這件事情也不是突然就斷善根的,而是經過了時間;有一段時間慢慢地去熏習它的惡的種子,越熏習越深、越熏習越大,以至於到最後完全把過去的良善的種子完全消磨殆盡,那個時候才叫作斷善根的時候。這個斷善根,具體表現的就是五逆。

另外,其中還有一個斷善根的條件就是謗三寶。我們說所有的戒都是依照著佛而來,所以如果說連佛都要謗的話,我們實在很懷疑說,這個戒怎麼會有任何的力量在他心中呢?因為他壓根兒就不會尊重這個戒。當然如果謗法的人也是一樣啊!因為戒本來就是佛法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支柱,所以如果連佛法都任意毀謗的話,那麼我們說這個人要談戒恐怕就很困難了。

另外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狀況,就是說如果因為目前我們一般人所知道的是六識心,你不知道有八識心的話,那個時候既然是不知道,那就說不知道,千萬不要去毀謗說:「一切的有情沒有八識,只有六識。」如果出言毀謗了八識心王的這個根本的話,那就相當於去毀謗了法界的實相。因為這毀謗法界實相的關係,所以當這個毀謗的這個條件具足的時候,顯然就會有許多的眾生因為你的毀謗的關係而因此的受到了影響,那麼後世要擔的這個因果就非常非常的重。所以像那樣子說:毀謗如來藏是外道說,或者毀謗說人沒有八識心王這一些的狀況,也都是屬於謗法的範圍。

接下來就是謗僧。謗僧這件事情除了說沒有事實的依據去毀謗他之外,當然跟五逆罪裡面的破和合僧其實是一體的兩面,因為破和合僧就是透過一些惡毒的、壞的手段讓僧團分裂了;這個部分當然也就是跟我們前面的謗僧兩個是一樣的,它所牽涉到的罪狀都非常的罪大惡極,所以像這種情況我們都把它列成斷善根的情況。一旦有斷善根的情況,這個戒體也就不存在,這是第一個狀況。

第二個狀況是所謂的得二根時。這個放在這裡面,最主要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優婆塞戒,優婆塞戒是為了出家而準備的,當然出家的時候男眾就需要具足男根,女眾就需要是具足女根,不可以說有陰陽人混在僧團裡面。所以優婆塞戒既然是為了出家而作準備的,所以當我們談優婆塞戒的戒體的時候,當然如果一旦有哪一個時節因緣使然,使得說這個人突然變成了陰陽人,這個時候這個人的戒體也就失去了。

第三個條件是捨壽命時。這個部分就提醒各位菩薩可能要注意一下,也就是說我們這個優婆塞戒雖然說它談到是在家的人,可是卻是為了將來出家的人談的,所以它很多談的範圍其實跟將來的出家都有關係的。正因為這樣子的,所以優婆塞戒也跟一般的出家戒一樣,它都是盡形壽。也就是說,你這一世的這個壽命、這一世的壽命還在的時候,所以它就能夠保持住這個戒體;可是你一旦捨壽了之後,下一世重新再來的時候,你就必須要重新受戒,這個時候再次去熏習這些戒法,因為它的精神比較類似於出家戒的精神,所以它是盡形壽。

跟這個部分相對比的就是菩薩戒了。我們說菩薩戒是盡未來際,也就是說菩薩戒,這一生受了菩薩戒之後,他的戒體按照道理來說,戒體是在未來世還會繼續存在的,這裡面就牽涉到菩薩戒的一個精神在,我們從這裡不妨來給大家探索一下。為什麼說菩薩戒盡未來際還會在呢?這裡面最主要的有幾個因素,第一個就是說:因為菩薩戒講到的這個戒相,很多都是跟菩薩的心念有關,而不只是我們的現行。也就是說,我們即使身體沒作什麼,嘴巴也沒有講什麼特別的,可是如果我們的心行,假如是動了許多的這個不好的念頭的時候,在菩薩戒裡面這些念頭是應該要遮止的;所以正因為如此,我們說一般的這個出家戒,乃至於大部分的優婆塞戒談到的通常是關於行為方面的規範,可是唯獨菩薩戒特別重視心的這個部分。

持菩薩戒越到後來越講究心念的導正,所以正是因為用功都是在心念上面,所以菩薩戒在對於心念的熏習上面遠勝於其他的戒,這也就是我們如果把第八識放進來看的時候,把如來藏放進來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因為菩薩戒都是針對心念好好用功地去熏習,所以這些熏習的種子自然而然就比較容易牢牢地熏習進去,這些熏習進去的這個種子,在未來世也很容易就發起它的力量出來,所以菩薩戒的這個戒體,為什麼說這樣受了之後,在未來世仍然能夠繼續受呢?這個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就是說,菩薩戒受戒的話,跟一般我們說五戒又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說,菩薩戒的這個戒條是比較深細的,但是這個戒條深細的在這個受戒的過程中,每一個戒也都是要這樣子逐一地去檢討,問問看,看自己能不能遵守?乃至於在所有的護法菩薩面前用一個莊嚴隆重的儀式,跟大家宣示你願意守這個戒條,那麼透過這樣子一個如法莊嚴隆重的熏習之後,同樣的也使得這個熏習的力量非同小可,未來世這個戒體的力量就很容易再次的現起。一旦這個戒體再次現起的時候,當然你在未來世的這個狀況,也很容易繼續在這個戒體的影響之下,不會違犯了這些戒行;所以等於是說,你在未來世又能夠接續起前世的戒體的熏習繼續往前,往前繼續有所作為而不違犯戒行,那豈不是又繼續的熏習嗎?所以正因為這樣呢,我們說菩薩戒一世又一世的話,這個熏習不會中斷,所以才會談到說菩薩戒是盡未來際。這個是菩薩戒跟優婆塞戒一個根本的不同的地方。

第四個捨戒的條件是受惡戒時。這也就是說,佛戒都擺在面前了,正信的佛弟子本來就應該以佛戒為依歸,如果您受了佛戒之後,還去相信其他外道所施設的戒法的話,那請問您對原來的佛戒有多少的敬重、多少的珍惜呢?所以像這樣的狀況下的時候,您的戒體也都是不穩固的。那你真正一旦去宣示要受惡戒的時候,您在這個優婆塞戒的戒體上面就算是已經捨去了。

第五個捨戒的條件是自己決定要捨戒。當然我們希望大家、我們呼籲大家千萬別這麼傻,因為我們只要在菩薩道裡面修習一段時間之後,我們都會發現,其實戒不是一種束縛,戒其實是佛所制訂來幫助菩薩成就的重要的法門;所以依著戒法能夠很快很快的修除了許多的煩惱。我們在實際的教學的例子裡面,有看過了不少的學員,有些學員是由於智慧來降伏性障,可是卻有些學員在持戒之後,透過戒的力量很快的就能消除性障;所以等於是說戒這件事情的話,對於大家解脫於煩惱也非常有幫助,這個就是我剛才會說「戒是佛制訂出來幫助菩薩快速成就的法門」。既然是這樣,當然就要勸大家要好好地去體會每一條戒的精神,不要輕易地去說要捨戒;如果說真的決意要捨戒的話,首先您就需要在佛前,然後找多數的人,比方說找四個人,然後透過這四個人當作一個見證,然後在佛前自己述說:「我某某某從今天開始,我不再持守優婆塞戒了。」這樣子的話說三遍表示慎重,一旦您說了這個三遍之後,這個戒體也就算捨棄了。我們還是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輕易這樣做。如果對戒的根本精神,乃至於說對我剛才說的,戒為什麼是幫助菩薩們快速成就的行門,您有所質疑的話,請您盡快找正信的道場,或者找您的親教師趕快詢問清楚,以免自己誤入了歧途。

第六項捨戒的條件就是捨欲界身。這個通常就是修這個定有所成就了之後,比方說他有所成就,他要往上一界的天界繼續走,比方說到色界天去的時候,那到色界天去的時候這個優婆塞戒自然就捨了,因為當他到色界天去的時候,這個時候等於是說,他就在色界天裡面沒有所謂的人間所看到的僧團的形式,所以到色界去之後,自然也就沒有任何的所謂的為出家作準備的優婆塞戒的這個戒存在的必要。另外一個也就是說,在色界天裡面本身所有的一切,比起欲界天裡面來的話那是勝妙太多了,所以你自然也都不會像欲界天裡面的心行一樣,所以當你捨欲界身的時候,自然優婆塞戒的戒體,就此就捨掉了。

當然這裡面還有談到了其他的內容,像菩薩戒的捨戒的範圍,我們就留到下一個講次再跟大家解說,今天就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