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image-about-1

進入佛法大寶山

我出生在一個傳統的道教家庭,家中供奉白瓷的 觀世音菩薩,是父親於隔壁鄰居搬家時,在舊的古厝所發現,清潔後供奉在家中佛龕正位。父親早晚很虔誠上香,從小看到 觀世音菩薩聖像,就覺得有一種溫馨、平安的感覺。父親在鐵工廠辛苦工作養活一家子,由於是家中長兄,弟妹眾多;母親在我大概六歲左右,為了幫助家計,開了一間雜貨店至今。由於母親勤儉持家,家中經濟因此日趨穩定。

在家中,我排行老么,上有三位兄長,從小到大,備受父母兄長照顧,家中大小事有人扛著,容易養成依賴性,對於事情處理及承擔不夠,自信心也不足。在這樣的家庭背景長大的我,在生活上不虞匱乏,善體人意、樂於助人,過著平凡幸福的日子。

求學過程中一切順利,只有在國中階段,對於師長用權威方式處理事情,導致錯會而被誤解,以及發現人性不可愛之處,內心開始對老師產生排斥、畏懼、叛逆、不服氣,激發我想瞭解人的心理層面,對人性的探索變得有興趣,因此開始閱讀坊間所寫的心靈叢書來平衡自己,以瞭解人生百態。

在高級中學畢業不久,爺爺去世,第一次體會到人生無常、難免生老病死,心裡想:人從哪裡來?死後又會到哪裡去?對人生有很多很多的問號,一直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也無法釋懷,就這樣擱在心裡很久無法解決。

在生活及人際關係上,二叔是家族裡最早接觸佛教者;我曾有幾次跟著他一起上金山的法鼓山,當時法鼓山還在籌建中。之後,曾參加過農禪寺一次打坐及跑香;有一次,在國父紀念館聽聖嚴法師演講,仰望 佛無比崇高尊貴;禮完佛回家,又繼續過著世俗的人生了。

在家中,小哥年長我兩歲多,很照顧我,無形中養成對他的依賴性。小哥結婚後,我的心情變得不佳,突然瞭解到有一些婆媳、姑嫂間的家庭問題。在一次機緣中,上坊間一些心靈成長的課程;這些課程透過情境、遊戲、團體力量,讓自己轉念去釋懷一些事情。在那個階段,閱讀一些奧修書籍。也發現這些心靈課程的引導令人越走越偏,沉迷追求印度性力派譚崔境界(編案:即是藏傳佛教的男女雙身法),使人掉入危害更深的陷阱而不知,已成為社會的隱憂。還好我涉入未深,在我結婚後,就不再參與任何課程,回歸日常生活中。在這當中,也看到朋友的親戚一直沉迷那些課程,耗盡家財與時間,不知道在追求什麼?我有一位要好同學(A君)接觸密宗煙供法,當時的我,對佛教、道教分不清楚,何況是他們打著「藏傳佛教」的名號,說要用大量成堆特製香粉,施食鬼道眾生,說這些鬼道眾生因為聞(吃)不到,所以會釀成一些天災人禍。我因為不好意思推辭而加入一段時間,聽賣香粉那位居士講的法很凌亂,完全沒有佛法內容及架構;坐在那裡聽講,只是捧個人場而已。有一次,參加他們大型的晚會,看到那些喇嘛,心裡感覺總是怪怪的,總覺得不相應;最後告訴自己,不要為人情所繫縛,因此離開那裡,過著自己的人生。

當生活中碰到困難就會求大慈大悲 觀世音菩薩,自然而然會心念、心聽、憶念 觀世音菩薩,可以感受到佛菩薩的慈悲加被。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就會想到佛菩薩,心情就會很平順。很巧,有兩位朋友先後送我《金剛經》,知道這是一部偉大的經典;試著閱讀南懷瑾居士所著的一本書《金剛經說甚麼》,只記得文辭優美,意境很高,可是不知道在說甚麼,因此不得其門而入。對《金剛經》這四句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印象非常深刻,常常會憶念誦持,對世間事情比較不會太當真,受益匪淺。雖然還未學佛,但心中想:所謂修行即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而且佛法浩瀚無邊,自己應該學佛及一門深入,不要虛度光陰。

日子一天天過,很不踏實;感念佛菩薩的慈悲巧妙安排一些因緣,讓我能進入正覺同修會。因為一位高中同學,她父親罹患大腸癌住院很無助,問我這個還未學佛的人:怎樣迴向給她父親的冤親債主,讓她的父親趕快康復?我直覺就想到戴國茵師姊,雖然我跟她不太熟,但以前在藏傳佛教團體,覺得她的氣質與別人不同,行事認真、負責,總覺得她過去世一定是修行人。於是我打電話請教國茵師姊如何處理。聯繫後,才知道她到正覺同修會上課已一年多了。很巧,五年前中秋節前夕,戴師姊參加大悲懺法會結束後,忘了帶鑰匙,到我的工作室等她同修回家;戴師姊把供佛後贖下的蘋果與我結緣,也告知星期二 平實導師在講經。當時我覺得聽經很好,想想在家看電視時間很快就浪費掉,所以馬上決定去講堂聽經;當時 平實導師正在講《優婆塞戒經》,已近尾聲;我看見十樓第二講堂格局很雅緻,大家又聚精會神勤作筆記,感覺很特別,與其他道場不一樣。

我記得大概聽了兩個月左右,才至九樓第一講堂參觀;一見到 世尊佛像,看見 世尊在微笑,我像小孩子般興奮地告訴身旁戴師姊,覺得非常殊勝與特別。雖然聽經很好,但我還不想上十一月分課程,因為有了上一次為人情而誤入藏傳佛教的經驗,我想多觀察一下,「且慢」再說。湊巧國中要好同學(A君)正想追逐她的夢想,參加心靈成長課程,多次遠赴海外研習耗費不貲;因為我知道整個過程內容,想要勸阻A君,因此就邀請她與我一齊報名陳正瑛老師的班級。所以很感謝A同學,由於她的因緣,讓我早一日進正覺同修會,雖然當時對學佛沒有什麼概念,但總覺得學佛一定很好。沒想到因為這樣的因緣,讓我進入佛法大寶山,有那麼多寶藏可以挖,可以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真是感念佛菩薩慈悲加被,讓我能夠「邁向正覺」。


—王梅芳

節錄自《正覺電子報》第82期